用上无人驾驶收割机,麦收效率提升七成多(经济聚焦·夏收里的“新选手”)
用上无人驾驶收割机,麦收效率提升七成多(经济聚焦·夏收里的“新选手”)
用上无人驾驶收割机,麦收效率提升七成多(经济聚焦·夏收里的“新选手”)
夏收时节,江苏省句容市茅山(máoshān)镇何庄村小麦喜迎丰收。 戴遐宁摄(人民视觉(shìjué))
何庄村智慧(zhìhuì)农场,无人驾驶收割机在作业。 袁 蕾摄(shè)(人民视觉)
“三夏”时节(shíjié),江苏镇江句容市茅山镇何庄村智慧农场中(zhōng),金色的麦浪在(zài)连绵起伏的丘陵山风间翻滚。蓝天白云下,3台履带式收割机穿梭在麦田中。
“突突突——”收割机的(de)割台张开2米(mǐ)多宽的“牙齿”,每秒可“咀嚼”8公斤麦穗。机上的滚筒式(gǔntǒngshì)脱粒机随即将麦粒与麦穗分离,内部两台风机同时发力,沉甸甸的麦粒就被“吞进”2米多长、1米多深的“大肚”里,轻质的麦壳、秸秆被吹起、粉碎(fěnsuì),从收割机后侧的圆筒中轻轻抛出(pāochū),化作田间肥料。
“这是智慧农场,眼前这3台都是无人驾驶收割机。”负责这片(zhèpiàn)农场夏收的(de)句容春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洪宇带记者上前(shàngqián)参观,只见驾驶室(jiàshǐshì)里没有农机手,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屏幕。在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1350亩麦田被划分成24个田块,每个田块有明确的边界,收割机可以沿着既定路线(lùxiàn)完成收割任务。
为什么要建设智慧(zhìhuì)农场?又为什么要使用无人驾驶收割机?
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吴亚云介绍,句容的茅山一带地处丘陵山地,地势高差(gāochà)大,高处存不住水、低处又容易(róngyì)水涝,人工作业难度大,粮食产量仅为平原地区一半左右,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。为了解决“谁来种地”“如何种地”问题,2023年,当地引进句容春田(chūntián)生态农业(shēngtàinóngyè)发展有限公司,建设智慧(zhìhuì)农场,并通过全程自动化实现(shíxiàn)“机器换人”。
市场上并没有完全符合条件的现成收割机,它们是怎么来(lái)的呢?“就拿这些无人驾驶收割机来说,我们(wǒmen)采购了(le)爬坡能力强的履带式收割机,带有自动水平和原地(yuándì)掉头的功能,可以适应丘陵山地作业。”夏洪宇介绍,但这还远远不够,收割机买回来还要进行一系列改装。
无人驾驶收割机是怎样(zěnyàng)工作的?夏洪宇介绍,公司开发出一款APP,在应用端规划好路线,收割机上的控制系统接收(jiēshōu)到操作(cāozuò)指令后,就驱动方向盘和操纵杆,让收割机跑起来。
聪明的(de)无人驾驶收割机还(hái)能知道自己活干得怎样。在(zài)机顶上,有3个蘑菇状的天线,可以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时定位(dìngwèi);在机身上,安装着5个摄像头,用于观察周边情况,能够在发生意外时紧急叫停;此外,在割台和粮仓上还设置了压力传感器(chuángǎnqì),能准确感知和判断仓位,从而确定粮仓是否已经装满(zhuāngmǎn);装满后,定位系统还能自动对准货车车厢并倾斜角度,实现自动卸粮……
先进农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?夏洪宇算了一笔账:与传统人工(réngōng)操控收割机(shōugējī)相比,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绝对速度上(shàng)并(bìng)没有明显优势,但胜在可以24小时连轴转,全天满负荷可收割200亩左右,较传统人工8小时作业可提升效率70%以上;同时,无人驾驶收割机能在转弯处不压苗、不漏割、不抛撒,收割减损至少50%;还节省(jiéshěng)了2/3人工成本(réngōngchéngběn)——以前3台收割机需要3名农机手操作,现在(xiànzài)只需要1人就能同时管理。
收割效率提升了,省下的时间(shíjiān)可以用来接单。夏洪宇说,现在,无人驾驶收割机成了抢手货,每年可腾出更多(duō)时间到安徽、江西、湖北等地(dì)收割。
无人驾驶收割机(shōugējī)是智慧农场(nóngchǎng)自动化作业的一环。夏洪宇介绍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应用AI技术的科学管理,能(néng)实现自动识别虫情(chóngqíng)和作物(zuòwù)长势、监测农机作业质量等,助力小麦亩产从500斤提升至1000多斤,有效种植面积也显著增加。再加上节约的人力成本和跨区作业的增收,预计4年就能收回前期投资。
“作为(zuòwéi)新农人,我们不用高温天到田里‘蒸桑拿’,在空调房中就能遥控完成夏收。”句容春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骆志尧说(shuō),这是先进农机给自己带来的最大获得(huòdé)感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6月(yuè)20日 10 版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